练太极拳能改善脾胃功能吗

练太极拳能改善脾胃功能吗



1、练太极拳能改善脾胃功能吗

太极拳对消化系统的保健作用是毋庸置疑的, 太极拳对中枢神经系统、呼吸和心血管系统、消化系统、骨骼肌肉等器官都有良好的作用。尤其适合中、老年人增强体质和慢性病患者作为医疗祛病的手段,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。 太极拳的静与松对于调整人体神经系统具有良好的作用。 祖国医学理论认为,人体精神处于恬澹虚无、无忧无虑的状态,身体内部的真元之气才能服从循环的规律运行畅通。这样才能做到精神内守而自得,身体正气旺盛,病邪也就不能侵入为害。太极拳强调静和松,正是要求人们在锻炼中,努力达到“恬澹虚无、真气从之,百虚俱消,物我两忘”的境界,在人天若1的情况下,如行云流水般进行柔圆、浑然1体的太极拳运动。这样,可促使副交感神经的兴奋,对交感神经相对起到1定的仰制作用,保持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始终处在兴奋与抑制的平衡状态,从而使人体有可能进入最佳的生理状态。这有益于对大脑皮层兴奋、抑制的调整,对大脑皮层过度兴奋引起的神经衰弱、失眠、头晕等有显著疗效。 太极拳的静与松,是指"心静"和"体松"。所谓"心静"就是说在练拳时,思想上尽量排除1切思虑、杂念的干扰,无论动作简单或复杂,姿势高低或大小,心理上要始终保持安静状态,这样就可以驱散和断绝各种劣性刺激对大脑皮质的不良影响。太极拳动作圆活,并处处带有弧型,运动连绵不断,前后贯穿,皆在用意而不用力,是用意识引导动作,从而也就能调整呼吸,使意识、动作和呼吸3者密切结合,达到全身上下、内外统1和谐。而"体松"则是指周身协调,全身的肌肉、关节、韧带和5脏6腑都处于自然、舒展状态,随着太极拳有节奏的动作,可以调节大脑皮质和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,同时亦可增强身体各部器官的机能。再加上意识引导动作,配合均匀的呼吸,练习之后,会使周身血脉流动而又不气喘,身心舒适,精神焕发,即可达到"扶正除邪"之功效。练太极拳要求“立如秤准,活似车轮 ”。即立身如同秤杆和准绳那样平稳,身手象车轮1样圆转自如而灵活。这样可以提高人的大脑皮质神经过程的灵活性,提高人体的力量、灵敏、柔韧和耐力素质,以增强机体对内外环境的适应能力。 太极拳的虚灵顶劲,气沉丹田,对于消化系统的1些慢性病有1定的医疗效果。 从生理学中可以了解到,人的呼吸是靠胸肋的开阖和横隔肌的升降活动来完成的。而横隔肌的升降所促进的呼吸量,则远大于胸肋开阖所得到的呼吸量。横隔肌的升降活动简单地说是1种腹式呼吸过程。而太极拳中的气沉丹田就是1种典型的腹式呼吸过程。它要求胸部宽静,腹部充实,降低身体重心,从而使根基稳定,固若磐石。由于沉气,腹腔内的脏器官会随着隔肌上下运动和腹肌波动起伏而蠕动,这样,可促使消化液的分泌增加,提高人体的消化吸收能力,增进食欲,增强体质。同时,由于沉气,膈肌上下活动的幅度增大,能对消化器官起到按摩的作用,使脏腑血液循环旺盛,改善肠胃的吸收功能,加速静脉血的流,从而使心脏本身的血液循环得到改善,这是太极拳治病、健身的关键之处。所以,练好太极拳对消化不良,慢性胃、肠炎,以及胃下垂和胃溃疡等病都有1定的保健作用和治疗效果。 太极拳还可以缓解人的精神压力,使人感到心情愉快。 太极拳之所以能缓解人的精神压力,让人保持平和的心态,与腓肽效应有关。腓肽是人体的1种激素,被称为“快乐因子”。当身体的运动达到1定量时,身体产生的腓肽效应能愉快神经,甚至可以把压力和不愉快带走。 此外,太极拳还有利于消除疲劳,使工作更有成效。当人整天伏案工作时,单调而枯燥。长时间的单调刺激易引起生活、心理疲劳,而太极拳能使刺激强度得到变换,起到改善、调节脑功能的重要作用。 综上所述,太极拳不仅是1般的肢体运动,它更重视生理上的调节,是心、气、神的统1和协调。太极拳以意行气,意到气亦到,以气运身,气动身亦动,心神内敛,行气鼓荡,周身轻灵,是1首完美的生命运动协奏曲。 世界著名医学家蒂索说:"运动就其作用来说可以代替任何药物,但世界的1切药物并不能代替运动的作用"。为了探索人类永恒的课题——祛病健身,以使人类能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,太极拳必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,更加显示出独具魅力的作用。 在练习太极拳的同时,要练养结合,注意作息时间要规律,避免暴饮暴食,过量饮酒、抽烟,精神压力大,都容易造成脾胃失调。 同时在饭后对腹部的按摩,双手重叠按压,旋转,正36圈,换手,反36圈,可以帮助消化,饭后适当做1些散步、太极拳等放松运动。 不要有太大的精神压力,做好自我调节。

相似内容
更多>